
一提起“中和”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还是老旧的街道和浓浓的市井烟火气。虽然同属高新区,但它与高楼林立的“国际城南”恒运资本,仿佛是两个平行的世界。
不过,这其实是大家对老“中和场”的固有印象。如今在高新区的学区划片上,中和片区的范围要广阔得多——规划里的新川片区,便以“中和AB片区”的名字,算入了中和。

中和AB片区,应该是今年变化最大的片区之一。从小学到初中,都有新动静,规划中的高中也有新进展。
今年,光是这一个片区就新添了3所小学和1所初中。随着这些新学校投入使用,教育集团内部也做了不少调整,看得出高新区在教育资源整合上确实下了功夫。
今年新投入使用的学校包括:成都高新区银都紫藤初中附属小学、成都师范银都紫竹小学,以及上海师大海川学校(该校为九年一贯制,小学、初中同步招生)。
根据高新区教育体育局的信息,3所小学今年一年级的招生计划都是160人。
因为是新学校,大家能了解的具体信息还比较有限,所以普遍更关注它们背后的教育集团资源:
银都紫藤初中附属小学(原工程名:吉龙二街小学),在开学前就已加入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。
成都师范银都紫竹小学(暂定名),由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育集团领办。
海川中学,由高新区管委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共建。
既有本土教育集团的支持,又引入了外来优质资源,这几所学校的起点确实不低。
说到银都紫藤初中,高新区家长应该不陌生。它是一所公办初中,2020年高新区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资源,合作创办了这所学校。虽然办学时间不算长,但从近几年的出口成绩来看,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,逐渐积累起了口碑。

在集团化办学方面,作为成员学校的紫藤初中附小也能共享北师大的教育资源。
这个学校在修好之后空置了几年,刚开放的时候有家长反映设施比较陈旧。在开学前,学校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,硬件上有一定提升。
再说说银都师范小学紫竹小学。学校靠近地铁一号线广都站,由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教育集团领办。
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位于玉林片区,建校于2000年,由高新区和成都师范学校合作创办。原来是一所民办学校,因为口碑不错、学费也相对亲民,曾被家长称为“成都性价比最高的私立小学”,2022年转为公办。除了自有的紫荆、紫薇两个校区,学校还与高新区合作共建了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。
管理团队及教师队伍上恒运资本,学校筹备组组长是成都师范银都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文莉,成员也基本是来自成都霍森斯小学、成都师范银都小学、石室天府中学附属小学等高新本地优质学校的管理团队。
至于海川中学,作为高新区管委会和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的公办学校,还没正式开学就吸引了不少关注。今年小学和初中同步招生。

根据家长反馈,海川小学一个班35人,实行的是小班化教学。小班化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到每一个娃娃,娃娃也能有更多展示的机会。这种情况在民办学校比较普遍,在公办学校还是挺稀少的,尤其是最近几年入学高峰,娃娃本来就多,小班化教学对家长来说的确有很大的吸引力。
有些家长可能对上海师范大学不太熟悉,刚开始还有人觉得它名气不够响。其实上师大在上海教育体系中地位不低,旗下的上师附中是由上海市教委直接管理的委属高中,有点类似成都的“四七九”。官方之前也提到条件成熟后会开设高中部。
新学校最大的优势就是“新”。
它们不像一些被教育集团“收编”的老学校,本身已经有了一套固定的模式。新学校没有那么多老规矩的束缚,在管理和教学方面,都有更多尝试和发挥的余地。如何让新学校快速成长起来,还是要看各个教育集团的投入。
按照今年的划片来看,这几所小学都属于中和AB片区第二批次学校,感兴趣的家长,建议多和在读家长交流,获得更具体的信息。
中和片区高中比较缺乏,目前只有两所普通高中——中和中学和高新区综合高中(中和职中2024年增设),而新川还没有高中。
今年虽然没有新开高中,但规划中已经有4所,明年预计至少会开2所。
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海川中学高中部。与学校相邻、原规划为九年一贯制的五组团学校,也调整成了高中属性。不少人猜测这里可能会成为海川的高中部,不过具体开办时间还没明确,明年开的可能性不大,可能还得再等等。
另一个是新川二中。对于这所高中,家长们确实是期待很久了。早在2023年,就有家长在问政平台咨询开工时间。今年3月,官网发布了新川二中(高中部)新建项目的招标公告,算是正式官宣。根据招标信息,这个高中部规划总面积约10.7万平方米,估算总投资8亿元,从规模和投入来看,定位应该不低。

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,成都近几年新建的高中,很少是“零起点”的,大多都有名校教育集团作支撑。之前有传言说新川二中将由树德中学教育集团领办,不过这个消息还没得到证实。从建设进度看,明年投用的可能性不大,或许2027年更现实一些。
另外两所高中,倒是基本确定明年能招生。
一个是银都紫藤初中东区(原新华学校)。这所学校原本是九年一贯制,今年起不再招收小学一年级学生。从官方文件来看,预计明年会增设高中部,升级为高完中(初中+高中)。
其实高新区之前招聘高层次教育人才时,就包含了银都紫藤东区学校校长一职,很可能就是在为高完中的建设做准备。

去年,高新区推动集团化办学,组建了5个教育集团,新华学校更名为银都紫藤初中东区,被纳入银都紫藤初中教育集团管理。过去新华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的认可度不算高,更名后能否有较大改善,还需要时间检验,毕竟才一年时间。至于高中部的师资配置,家长们可以保持关注。
另一所是省教科院附属中学。之前就有消息说它将开办高中部,办学地点就在现校区,2026年9月招收首届高一学生。这个消息团长也从相关渠道得到了证实。今年4月,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的公众号推文中,省教科院附中已被标注为完全中学(初中+高中)。

高中部的师资目前还不确定。就初中部目前的情况来看,学校在中和片区的热度相对一般。有家长反映,今年小升初摇号,同片区内第一志愿选银都紫藤初中的最多,新开的海川中学报名人数也很多,而省教科院附中第一志愿没有报满。不知道明年开设高中后,初中部的热度会不会有所提升。
随着一批新学校陆续投用,中和片区的教育资源确实在快速提升。
不过,对于“中和AB片区”的多校划片政策,不少家长还是有所顾虑。
中和部分片区被分为AB片区,以下是今年的多校划片范围:

中和AB片区的多校划片政策从2022年开始实行,属于过渡政策。官方此前回复,到2028年过渡期结束后,中和AB片区的学生将统一为一个批次录取。
对这个说法,目前有两种解读:有人认为会回归单校划片,一套房产对应一所小学;也有人觉得这意味着中和AB片区将变成纯正的多校划片区。具体会如何实施,现在还没有定论。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和划片范围每年都可能微调,建议大家以当年公布的为准。
如今在中和AB片区的讨论里,新川板块的热度越来越高。不少家长都看好它成为高新区下一个热门教育区域。
从规划上看,新川的“家底”确实厚实。新川创新科技园最初规划了24所学校,包括13所幼儿园、7所小学和4所中学(含九年一贯制学校)。截至今年9月,已建成19所,投用14所,还有2所在建,推进速度相当可观。

在2025年高新区小升初的划片表上,新川被划入了中和片区。相比之下,玉林、站南、大源和高新西区都是单独区分。而且,当前“中和AB区”中的A片区,大部分学校并不在新川范围内,就连在房产宣传中常被归为新川的陆肖TOD也没包含在内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划片安排?
其实也不难理解——新川板块内的小学大多比较新,基本是在2022年前后才投用,目前都还没有毕业生。
但随着这批学校的学生逐年升级,越来越接近毕业年级,加上新川规划中的学校大部分已建成投用,让新川“独立”出来、回归街道划片的呼声自然也越来越高。
这种呼声确实有其依据。回想新川创新科技园在规划之初,就将区域划分为6个功能组团,每个组团都配有商业、住宅和学校。按这个方案,本来是可以实现“组团内就近入学”的。
至于未来究竟会如何调整,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。团长认为,关键可能还得看眼下中和片区这些初中学校的发展,特别是未来的中考出口成绩。
总的来看,中和片区作为高新区教育资源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,目前整体上确实还不如大源、站南等成熟板块。但这几年投入很大,加上新川板块高新企业聚集,生源质量有保障。如果教育和生活配套能持续完善,未来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。
广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